新闻资讯

诚信为本 · 互惠共赢

住建部发布行业新标准,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将接受新挑战


近日,住房建部发布公告,批准《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技术标准》)为行业标准,自2025年4月1日起实施。

一、实施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目的

实施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目的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引入了后张法预应力作为预制构件之间的新的连接方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抗震设计要求分为:I类框架、Ⅱ类框架和Ⅲ类框架结构。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二、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

1、出色的结构稳定性。后张法预应力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2、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的构建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建筑模式,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和密集型的劳动力投入,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工期。

3、提高了结构构件的精密度。房屋建筑受力构件实行工厂化预制生产,保证了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

4、节能环保。集中工厂化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可以有效地控制材料的浪费和废弃物的产生,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设计要求,灵活地进行生产制作,适合商业及民用住宅的各种异性结构,具有广泛而灵活的适应性。

三、新的《技术标准》实施后对建筑行业和工程质量的影响

作为建筑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必将改变建筑行业的格局,并对工程质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带来新一轮行业变革。

1、颠覆行业的传统模式,提高施工效率。传统的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现场作业,包括模板支撑搭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在现场露天作业,而且受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则是在工厂内模具化流水线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2、促进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减少了现场施工过程中人工、机械、材料、施工方法、作业环境等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了构件质量的可靠性。

3、提高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工程标准化的设计、加工、制作,可以实现流水线大规模的批量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整体效益。

(二)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扬尘排放,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模式更加环保,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能源消耗,符合可持续、健康、环保发展的理念。

(三)规避了传统的工程质量通病。

1、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降低了混凝土浇筑、养护不当带来的各种质量通病,比如蜂窝、麻面、露筋、开裂等质量问题。

2、工厂化生产能够对构件的质量进行更严格的把控,比如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构件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等,确保每一个构件都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规定。

四、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实施过程中必将遇到的挑战

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较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而言,有如上诸多优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必将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和管理挑战。首先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高度密切沟通与配合,特别是在项目实施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技术对接工作,如果沟通不畅,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其次,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安装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如果操作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构件损坏或安装误差,留下质量安全隐患。再次,构件组装过程中必须全过程、全数监督检查质量,否则一旦质量问题被隐蔽,将无法发现。

关键词: